心得分享

Card image cap

劉同學 報告/作業 分享經驗 2013-03-19 創業開店小組讀書會

2013-03-19 創業開店小組讀書會
名稱 創業開店小組讀書會
描述 小伙子蔬菜店讀書心得
日期 2013-03-19

現今社會的職業大多選擇公職、教職,或是辦公室的工作,比較不喜歡體力粗重的職業,李英石選擇當蔬菜商的過程,遇到很多困難,如擺攤被小商販難堪,甚至放棄婚姻的原因,也是因為職業不體面,在百般無奈中下的決定。蔬菜商是李英石的夢想,遇到困難會堅持最初的理想,把經商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。然而,做每件事情都不離開熱情與活力。李英石最大特點是從做中學、勇於嘗試、遇到困難時不退縮,並認為「所有擁有一技之長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師,都值得它虛心求教。」自己有不足的地方,會向有經驗的人學習。從學習的角度出發,不是以賺錢為目的。
「如果只是為了賺錢而賺錢,那您永遠也賺不了大錢,只能得到蠅頭小利而已。」有時會思考該用什麼行銷策略,用什麼噱頭來吸引顧客,反過來思考,用這些方式是為了賺錢,還是想把最好的東西賣給消費者?

銷售方式與生活結合,增加與顧客之間的話題,也可說是透過各種善巧,來認識消費者,想把最好的蔬果賣給消費者,從某個角度來說,等同於你在關心消費者的健康,替他們飲食做把關。

從創業至今,他培養每天清晨兩點起床,去市場批發蔬果的習慣,我聯想到陳樹菊每日凌晨三點出門批菜,一人守着菜攤直到晚上六、七點,如此習慣養成,背後一定有顆很強的動機。李英石把賣場當作劇場,不僅僅賣商品,同時把快樂帶給顧客,我想他應該就是很喜歡服務帶給別人的那一份快樂,才能每天不斷的堅持下去,站在消費者的角度,蔬菜店也能售後服務,即使可能是顧客自己的缺失,正因為顧客有苦難言,從長遠的角度來看,當下賣方就算辯贏,也等同於失去一個顧客,用潛移默化的方式,教給顧客正確的知識,豈不是兩贏得局面。

小伙子蔬菜店強調的是高品質的蔬果,我常常會想,都挑最好的賣,這是不是一種極端?這的確是一種市場區隔,或是市場定位的方式。有沒有不管品質好壞,都有人會去購買?有的,例如慈心基金會推廣,吃官田菱角救水雉、買台北三芝蓮花救赤蛙等,消費者支持有機耕種的產品,就能幫助種植有機農友的生計,並保護了生態,這也是一種不同的思考角度。

無冰櫃、零庫存的策略,考量問題,包含天氣、活動等,須思考各種情境做適當的調整,進貨數量在精準計算,再削減10%的進貨量,保障蔬果新鮮度,剩餘的商品,會透過徒步在店周圍銷售,達成目標,這種不浪費食物的概念很好。7-11、全家、屈臣氏有在店門口的促銷策略,但我覺得只是在做促銷而已。我猜有很多過期的食品都是被當垃圾的命運。

觀察顧客並與顧客做互動,當越瞭解顧客,就越貼近他們的心,小伙子蔬菜店沒有建立顧客資訊卡,而是透過互動的方式將顧客的對話、喜歡的水果,用頭腦記憶起來,發自內心將顧客當做家人來服務,有點墨家兼愛思想的味道,要教會員工一些知識或是技能,帶頭做的身教的影響力遠大於培訓學習,對於於有心想經營蔬菜店的人,李英石會毫無保留把經驗傳授給他。

總結:追求服務的同時,要常常思考服務的目的,科技帶來的便利,是否奪走與故客戶互動的時間,雖然可以從發票紀錄、LOG檔等等,來分析顧客的喜好,但更多的是東西是科技分析不來的。

更新日期:2013/3/27 上午 10:05:19